本報訊 大熱天,海寧鹽官古鎮(zhèn)迎來了一批帶著相機的年輕學子。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的大學生,,帶著“新青年大步走:與美麗中國一起成長”微紀錄的使命,開始了一場探訪古建筑之行,。
穿越鹽官大街小巷,與那些古城舊影不期而遇,,讓大學生們思緒萬千——無論是凝視青苔累累的磚瓦還是撫摸斑駁陸離的勾欄,,都感覺是在閱讀一篇篇古老的故事,然后逐漸靠近凝結于老建筑身上的歷史記憶,。
這場微紀錄線路是這樣的:海寧皮影戲——江南民俗風情館——宰相府第風情街——陳閣老宅——五土廟——觀潮——金庸書院——王國維故居——風情街,。一共10個人,時間跨度5天,。
緩緩穿過古色古香的老街,,來到占地40余畝的陳閣老宅安瀾園,據(jù)說這里一門曾出過三朝宰相,、六部尚書,。三曲石橋,荷花池,,“風帶鶯聲穿曲巷,,春移柳色映重簾”般的詩情畫意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(xiàn);雍正帝欽賜牌匾“功勞卓訓”大氣恢弘,。如今,,不少當?shù)乩先艘源丝湟}官崇文重教的傳統(tǒng)。
留在相機中的不過是一棟老房子,,卻儼然就是一位閱盡人間風情的老人,,又像一位命運浮沉的哲人,,優(yōu)雅而鄭重,從容且深沉,。同學們把拍攝的照片整理出來,,發(fā)出了這樣的感慨:每一個古鎮(zhèn)都是我們曾經的家園,都有過炊煙裊裊升起,,有過河邊搓衣洗碗的婦人……村巷的深度,,恰如心靈的深度。在同學們眼中,,建筑始終是有生命的,。
在行走的過程中,同學們幸運地碰上了一位80多歲高齡的老人,,他為大家介紹了鹽官老鎮(zhèn)的衰退和興建,,引起了同學們的反思:為什么有些老建筑非要被推土機推倒,才會讓人覺得珍貴,?一座城市,哪怕再現(xiàn)代,,經濟發(fā)展得再快,,缺少了古建筑就好像缺少了歷史血脈的一部分,少了文化的積淀,,再華麗也只能是軀殼,。
在錢塘江出口處,那一片海與江的交接處,,有樹林掩映水塘,,青磚黛瓦,名勝古跡,,隨處可見,;江南小鎮(zhèn),人杰地靈,。王國維,、徐志摩和武俠大師金庸都與海寧鹽官這個地方有著不解之緣。
歷史長河,,千帆過盡,。有太多的古建筑沾染了太過濃重的商業(yè)氣息,他們正在迅速老去,,老去的速度甚至超過我們的想象,。所以我們得趕快記住它們,同學們在微紀錄活動中記住了美麗,。